一、核心港口
哈利法·本·萨勒曼港(Khalifa Bin Salman Port, BHKBS)
地位:巴林效率最高的港口,被世界银行评为全球小型港口中效率第一,2023年集装箱吞吐量增速位列区域前列。
功能与设施:
现代化集装箱码头:配备自动化装卸设备,处理电子设备、汽车等高附加值货物,连接波斯湾与印度洋航线。
战略定位:替代原米娜萨勒曼港部分功能,聚焦国际贸易与区域物流中转。
米娜萨勒曼港(Mina Salman Port, BHMIN)
历史作用:巴林传统最大综合港,码头总长2282米,拥有10个泊位,最大可停靠6.5万吨级船舶。
功能:
集装箱与散货枢纽:处理粮食、建材等大宗商品,配套9万平方米货棚及滚装设施。
自贸区联动:毗邻米娜萨勒曼自由贸易区,吸引制造业与贸易企业聚集。
锡特拉港(Sitra Port, BHSIT)
能源中心:巴林核心石油出口港,水深13.4米,可容纳30万吨级油轮,承担全国80%原油及石化产品出口。
设施:
专用油码头:配备浮吊(最大起重400吨)和输油管道,连接南部炼化基地。
巴林港(Port of Bahrain, BHBAH)
综合货运:包含集装箱、液体散货和滚装码头,支持石油、天然气、铝锭等货物进出口。
区域贸易:通过锚地作业(水深20米)处理重型机械等非标准化货物。
二、其他港口
麦纳麦港(Port of Manama, BHAMH):首都附属港口,以锚地作业为主,服务城市基建物资运输。
穆哈拉克港(Muharraq Port, BHGBQ):小型区域港,侧重渔业和本地贸易,最大吃水深度6米。
三、港口体系特点
地理分布:
波斯湾西岸(哈利法·本·萨勒曼港、米娜萨勒曼港):国际贸易与能源出口核心区。
巴林岛东部(锡特拉港):石油产业链关键节点。
贸易结构:
出口主导:石油及衍生品(锡特拉港)、铝制品(巴林港)。
进口:机械设备(哈利法·本·萨勒曼港)、粮食(米娜萨勒曼港)。
效率提升:哈利法·本·萨勒曼港通过数字化改造,船舶平均停留时间缩短至8小时,优于区域平均水平。
巴林港口网络以能源出口与区域中转为核心,物流业对GDP贡献率达9.6%,依托波斯湾战略区位持续强化全球供应链地位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