海运拼柜出口操作流程(2025年最新版)
一、前期货物准备
货物信息确认
明确货物品名、规格及包装方式(普货/危险品),危险品需提供MSDS报告及危包证。
测量货物体积(CBM)和重量,拼箱按“体积或重量取大值”计费(1CBM=167kg)。
外包装需贴标准唛头(含目的港、收货人信息),易碎品加贴警示标识。
合规性审核
带电产品需MSDS认证,木质包装需加施IPPC熏蒸标识,食品类需FDA等前置文件。
商品HS编码需精确至10位(如“涤纶女式衬衫”而非“服装”)。
二、订舱与集货安排
提交订舱委托
向货代提供订舱委托书(含起运港、目的港、货物属性),确认船期及截货时间(通常开船前5-7天)。
旺季需提前2-4周预订,避免因“爆舱”延误。
货物送仓
按货代要求将货物送至指定拼箱仓库,外包装需加固(如散货打托盘、缠膜)。
严格遵循“进仓截止日”,延误需承担其他货主仓储费。
三、装箱与单证处理
仓库验收与装箱
仓库核对件数、唛头并生成装箱清单(标注货物在集装箱内的位置)。
采用“重货下沉、轻货上堆”策略,危险品单独隔离存放。
单证制作
商业发票:注明贸易条款(如FOB)、单价及总价,加盖公章。
装箱单:列明每票货物明细,标注“LCL”及分提单号(HBL)。
报关单:通过“单一窗口”提交电子申报,需与实物完全一致。
四、报关与海关放行
报关操作
提交报关单、发票、装箱单等核心文件,高风险商品(如电子产品)可能触发人工查验。
海关推行“两步申报”,货物到港前96小时可概要申报,运抵后14日内完成完整申报。
应急处理
如遇查验,需协调同柜货主分摊吊柜费(约$300/柜)。
单货不符(数量偏差超5%)需修改报关单或补缴税款。
五、海运跟踪与目的港操作
物流状态监控
通过提单号在船公司官网实时跟踪ETA(预计到港时间),遇台风、塞港及时通知客户。
目的港提货
客户需准备提单、商业发票、装箱单及原产地证(部分国家强制要求)。
警惕隐性费用(如拆箱费、仓储费),提货时要求开箱验货并录制视频。
风险提示
低价陷阱:部分货代报价不含目的港拆箱费,实际成本可能翻倍。
单证一致性:报关单与实物差异超5%将触发海关预警。
时效波动:拼箱需集货满柜,非洲小港口可能延迟1-2周发运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