一、按货物密度选择标准集装箱
重货(密度≥500kg/m³)
推荐箱型:20GP(最大载重28吨)
适用场景:金属铸件、石材、机械配件等,避免因载重浪费选择大箱型。
轻抛货(密度≤300kg/m³)
推荐箱型:40HQ(容积76m³)或45HQ(容积86m³)
适用场景:家具、纺织品、塑料制品等,充分利用立体空间。
计算示例:68m³家具+重12吨 → 优选40HQ(载重冗余充足)。
二、按货物形状选择特殊箱型
货物特性 推荐箱型 核心优势
超高(>2.4m) 开顶柜(OT) 顶部可拆卸,支持起重机垂直装卸
超宽/超重(>2.35m或单件>25吨) 框架柜(FR) 无侧壁限制,承重性强
液体/散装颗粒 罐式集装箱(Tank) 防泄漏结构,符合危品运输标准
需温控货物 冷藏柜(Reefer) 温控范围-30℃~+30℃,容积减少约15%
操作提示:冷藏柜货物需距箱壁10cm以保证冷气循环。
三、超限货物处理规范
超重风险
20GP限重≤28吨,40HQ限重≤26.5吨
超重需申报并支付附加费,单件>25吨强制用框架柜。
超尺寸应对
长度>12m或宽度>2.5m需拆解/定制箱型,否则无法通过港口起重机。
四、装载优化技巧
轻抛货:采用“立体矩阵装载法”(如拆卸部件交错堆叠),提升15%-20%装载量。
重货:均匀分布重量,单侧承重>10吨易导致箱体变形。
通用原则:实际装载量≤理论容积95%,预留加固空间。
⚠️ 关键提醒:45HQ部分港口限重更严(如东南亚航线超26吨征收附加费)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