一、锂电池出口包装要求
包装材料与结构标准
坚固外包装:必须使用防火、防潮且能承受运输冲击的包装材料,包装件需通过1.2米跌落试验(任何方向)及3米堆码试验。
单独包装:未安装在设备中的锂电池需单独包装,避免短路,并固定于外包装内。
危险品包装分类
锂离子电池归类为第9类危险品,需采用Ⅱ类危险货物包装标准(高强度和密封性)。
豁免情况:新能源汽车(纯电动/混动)海运时无需危包证,但需海事申报(虚拟危包证)。
标签与标记要求
外包装需张贴UN编号(如UN3480、UN3481)、9类危险品标签、锂电池操作标签及Wh数值标识。
2025年标签更新:原“锂电池标签”更名为“电池标签”,“锂离子电池”需明确标注。
文件准备
危包证:需提供危险货物包装证明(危包证),有效期空运3个月、海运1年。
测试报告:包括UN38.3测试报告(8项安全测试)及运输鉴定报告(SGS/CCIC等机构出具)。
二、锂电池出口运输要求
海运新规(2025年5月1日起实施)
《船舶载运锂电池安全技术要求》:明确锂电池分类、标志标牌、积载隔离等规范,填补国际国内标准空白。
港口操作:需粘贴9类危险品标牌,装箱时需填充缝隙并固定托盘,远离热源及易燃货物。
空运要求
UN38.3测试:强制通过高空模拟、极端温度循环等测试。
仅限货机运输:包装需粘贴“仅限货机”标签,与危险品标签相邻。
陆运要求
遵循《汽车运输危险货物规则》,使用UN规格包装并标明运输专用名称。
通用运输规范
文件申报:需提交MSDS、UN38.3报告、危包证等资料,并向海事局申报危险货物适运性。
隔离与温控:锂电池需与其他危险品隔离存放,敏感类型需控制运输温度。
三、注意事项
清关风险:瞒报或文件缺失可能导致罚款(最低500美元/票),需提供完整英文发票及HS编码。
时效与成本:海运直达航线优先选择,中转可能增加10-30天运输周期。
船员培训:运输方需提供锂电池应急处理培训,制定火灾、泄漏等预案。
建议出口前与合规货代确认包装和申报细节,确保符合目的地国法规(如欧盟REACH、美国DOT等)。